证监会定调七大任务,93阅兵前站稳4000点,写在A股历史性突破前夜
2025-07-27 10:59:02 来源: 编辑:
在A股盘中突破3600点这个关键时刻,证监会召开了一次重大的会议强调要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。就具体的工作,部署下一阶段七大重点任务,并提三个“确定性” 提振市场信心。很显然,在慢牛初起之际,已经让大家看到了93阅兵前站稳4000点的希望之光。

2025年7月23日,A股盘中突破3600点整数关口,创下年内新高。这一历史性时刻背后却暗流涌动——当天仅1271只股票上涨,4027只股票下跌,非银金融板块领涨1.29%,而建筑材料、国防军工等板块跌幅超2%。这种“指数狂欢与个股分化”并存的格局,恰是近三个月结构性牛市的缩影。

图片

驱动行情的核心引擎是政策组合拳。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定调“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”,触发“反内卷”投资主线。随后政策浪潮席卷多个领域:国家能源局突击核查煤矿产能,光伏行业酝酿修订多晶硅能耗标准,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钢铁行业淘汰30吨以下转炉。政策效应在商品市场率先爆发:焦煤、多晶硅等期货品种7月22日集体涨停,Wind反内卷指数月内涨幅达17.17%。资金面上,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攀升至68%,国家队二季度通过ETF净申购超800亿元,险资权益配置比例提升至15.3%,形成“机构主导、散户踏空”的鲜明格局。

7月24日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为市场注入更强信心。会议首提“三个确定性”—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、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、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,并部署七大任务,从健全稳市机制到推进期货创新,从培育耐心资本到严打财务造假,构建起“稳中求进”的政策框架。当政策红利与资本力量深度耦合,一场指向4000点的行情已蓄势待发。

政策驱动的价值重构:从“内卷泥潭”到“反内卷红利”

“ 反内卷”绝非简单口号,而是一场重塑产业价值的深刻变革。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相比,本轮调控更具精准打击力:钢铁行业执行1.25:1的减量置换,水泥重点区域置换比例达2:1,光伏行业通过集体减产30%缓解供需错配。这种“产能出清+品质升级”的组合拳,直击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。效果已在财报显现:2025年二季度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大增37%,符合环保标准的水泥企业市场份额提升12个百分点1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逻辑的重构——协鑫科技颗粒硅现金成本降至27.07元/kg,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竞争,这正是政策引导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
政策预期向资本市场的传导堪称教科书级。当7月22日国家能源局煤矿核查通知传出,焦煤期货应声涨停;工信部拟将多晶硅单位能耗标准从≤7.5kgce/kg收紧至≤5kgce/kg的消息,瞬间点燃光伏板块。这种“政策-商品-股票”的传导链条,凸显市场对供给格局优化的敏锐嗅觉。但需清醒认识:当前行情仍处交易预期阶段。正如中信建投分析师夏凡捷所言,行情扩散路径已清晰呈现“钢铁水泥→玻璃玻纤→能源金属→光伏锂电”的轮动轨迹。当政策从上游原材料延伸至下游高端制造,A股的结构性机会将完成从“破旧”到“立新”的华丽转身。

资金博弈新生态:机构市时代的散户生存法则

市场结构正发生历史性转变。2025年上半年机构交易占比达68%,较2020年的45%跃升23个百分点,彻底改写“散户主导”的旧格局。主力资金的操盘手法愈发精妙:每当指数回撤至3400点、3500点等关键支撑位,便通过银行、券商板块实施百亿级托市。5月“黑色星期四”沪指急跌2.8%后,大金融板块次日即收复全部跌幅。这种“阶梯式推升”策略形成双重效应:既夯实指数底部,又加剧个股分化——上半年仅35%个股跑赢指数,散户平均收益率3.2%远低于指数9.7%涨幅。

行为金融学的魔咒仍在延续。7月23日突破3600点时,贪婪指数飙至85,散户净买入120亿元;午后科技龙头闪崩引发融资盘90亿元平仓,恐惧指数瞬间跳涨至751。情绪钟摆背后是人性弱点被资本放大:当日新增开户数暴增300%的投资者中,65%在3600点上方追高,平均浮亏达3.8%。血泪教训印证着历史规律:2020-2024年牛市周期中,频繁交易者年化收益仅5.3%,而持仓超6个月者收益达21.7%。当证监会年中会议强调“培育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”,实则是为散户指明生存之道——在机构市时代,与其追逐热点,不如借道ETF分享指数红利。

监管进化论:从“救火队”到“治本策”

资本市场监管正经历从“危机应对”向“制度筑基”的质变。对比2015年股灾后的临时救市,本轮监管框架更具前瞻性:新“国九条”构建“1+N”政策体系,科创板“1+6”措施优化注册制实践,并购重组新规畅通价值发现渠道。监管重心从“堵漏洞”转向“立规矩”: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意见即将落地,公司治理内生约束机制强化,“打大、打恶、打重点”的执法新导向直指市场顽疾。

最具突破性的是监管理念升级。当证监会提出“增强资本市场重大问题研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”,并依托新成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打造“顶级智库”,意味着监管决策正从经验主义转向科学治理。这种转变在风险防控中尤为关键:对房企债券违约“统筹化解处置与支持新发展模式”,对融资平台债务“推动市场化转型”,对私募乱象“严厉打击”,彰显分类施策的治理智慧。监管不再满足于“市场稳定器”,更致力于成为“价值创造催化剂”——通过引导长期资本入市,促进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,形成“优质资产-长期资金”的正向循环。

4000点预判:历史周期与战略机遇的共振

站在3600点眺望4000点,既有历史规律支撑,更现战略机遇加持。A股周期律显示:2001-2007年牛市历时6年,2007-2015年跨度8年,2015-2021年又现6年周期。按此推算,2027-2029年或将迎来新高点,而当前恰处新周期启动前夜。技术面上,上证指数60日均线“几乎是一根水平线”,被市场视为“大哥在场里”的明确信号。叠加美国降息周期助力,宏观环境比2015年更具韧性。

93阅兵前站上4000点绝非空想。政策层面,7月底政治局会议将定调下半年经济政策,市场预期“反内卷、扩内需、城市更新”政策将加码发力。资金层面,证监会部署“更大力度培育耐心资本”,养老金、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市渠道正在拓宽9。产业层面,1.2万亿元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开工带动特高压产业链爆发,AI革命推动算力需求激增,科创板50ETF一月净申购超50亿份。当政策红利、资本活水、产业升级三重动能汇聚,市场将迎来非线性上行契机。

不过,道路绝非坦途。商品期货市场已现过热苗头:多晶硅等行业寡头借政策东风拉抬价格,可能反噬下游产业链;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供应链重构,COMEX铜价单日暴涨17%的极端波动警示外部风险;美联储独立性危机可能导致美元资产剧烈震荡,进而冲击A股风险偏好。投资者需在乐观中保持清醒:当部分券商喊出“7100点”预期时,更应牢记证监会警示——坚持“严而有度、严而有方、严而有效”,避免非理性繁荣重演。

当93阅兵的礼炮鸣响,资本市场奏响的将是经济转型的进行曲。从3600到4000点的征途,不仅承载着投资者的财富梦想,更检验着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在这轮由政策理性与市场热情共同驱动的行情中,唯有坚守价值本源的投资者,才能穿越波动迷雾,收获时代馈赠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分享到: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或电头为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的稿件,均为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,并保留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的电头。